許昌“小綠”為何叫好又叫座
11月27日清晨,家住許昌市魏都區的許敏福來到小區門口一排綠色的公共自行車前,刷卡取車。除節假日外,他每天都會騎著公共自行車上下班。他說:“公共自行車既綠色環保,又鍛煉身體,越來越多的許昌市民選擇了這種出行方式。”
如今,共享單車在一些城市“火”了起來,在便利大眾生活的同時,也因發展的無序,不時傳來車輛損壞、亂停亂放的消息。而在許昌,公共自行車建設實現主城區全覆蓋,8000輛穿行于大街小巷、養護良好的公共自行車,成為低碳環保的城市名片。
許昌公共自行車建設起步于2014年,一輛輛“身材”修長、“膚色”淺綠的公共自行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綠”。來自許昌市公共自行車管理辦公室的最新數據顯示:許昌市公共自行車站點達到350個,辦卡市民達到66617人,累計騎行1647.2萬次,單日最多借還車66132人次,運行效率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
許昌“小綠”為何叫好又叫座?
規劃合理,布局有序。許昌市在對居民出行數據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以疏導交通為重點,提前規劃,將“小綠”站點設在公交站、公園、超市、學校、大型小區等人流量較大區域周邊,平均每450米設一個,形成閉合循環的交通網絡,有效解決了“公交到不了、打車不劃算、步行又嫌遠”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他們還依托城市水韻特色,將“小綠”向清潩河、鹿鳴湖等城市水系延展。一到雙休日,市區的河湖水系周邊就不時掠過騎著公共自行車的市民,“小綠”與碧水相映成景。
綠色優先,賦予路權。許昌市牢固樹立“綠色交通”優先理念,在主干道和背街小巷建起總長逾200公里的公共自行車專用綠道,讓“小綠”方便快捷地通達八方。為充分發揮“小綠”公共性、公益性特色,許昌市財政投入上千萬元進行“小綠”體系建設,“小綠”騎行費用低廉,每次騎行時間在1小時內不予收費。
專業運營,監管到位。許昌市采取社會化運行模式,委托業內知名的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有限公司進行建設和運營。重“建”更重“管”,當地政府充分發揮監管者作用,由城管、公安、財政、住建、規劃等多部門組成考評組,對公共自行車運轉調度、設施維護、車輛狀況、站點衛生、客戶服務等進行全方位監督考核。同時,公共自行車調度系統與數字城管系統對接,利用數字城管平臺發布“小綠”站點位置、存取等信息,最大限度方便群眾。
“低碳綠色的‘小綠’,形成了城市流動的‘綠色風景線’,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綠色收益’。”許昌市公共自行車管理辦公室主任鄭聯洲掰著指頭算賬對比:每次出行按0.8元的公交單次乘車優惠費用計算,公共自行車系統已為許昌市民節省出行費用1300多萬元;節省燃油近600萬升,相當于減少1.3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