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邀請深圳、廣州、成都、南京、南昌、南通等7個城市的城管局,以及交通部科學研究院、東南大學、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等專業機構,在北京召開全國性共享單車工作座談會。南通市城管局作為唯一的地級市城管局在會上介紹了共享單車主要做法,引起全國各大城市城管部門和專家的關注和認可,認為南通市在共享單車引進及后續運營監管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推出的“控制總量、公開招標、免押騎行、精準停放、履約保證”等綜合舉措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規避了共享單車普遍存在的押金和秩序風險,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俗稱“共享單車”)
作為“互聯網+交通出行”的一種創新方式
自2016年以來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極大方便了市民短距離綠色出行
但從近幾年投放共享單車的城市看,存在問題較多:
一是企業擅自無序投放,總量超過城市荷載,熱點區域車滿為患,資源浪費嚴重;
二是企業后續服務嚴重“縮水”,甚至處于失管狀態,單車亂停亂放,嚴重侵占人行道、綠地等公共空間,影響交通秩序和城市環境,市民由歡迎逐漸變為排斥;
三是對單車“圍堵”和報廢的“僵尸車”,監管部門只能采用清拖方式,并租用場地堆放、看管,對堆積如山的“單車墳場”束手無策,從各企業的應對措施看,此費用只能由財政支付;
四是押金或預付金各地尚無法進行有效監管,企業不退押金、慢退押金成為普遍現象。
為防止其他城市共享單車秩序亂象和押金風險在我市重演,南通市城管局作為共享單車運營監管的牽頭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本著把項目做好、做實原則,發揮后發優勢,創新工作思路,針對其他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逐一對癥下藥,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
一、控制總量,防止任性投放
參照同等體量的城市并結合市區實際,按照主城區人口3%的比例投放共享單車,試點期間投放1萬輛,逐步增至3萬輛,通過“上牌”、接入本地平臺等手段對單車投放數量進行嚴控 。
二、通過公開招標,優選運營企業
我市吸取其他城市的教訓,制定嚴格的準入制度,通過公開招標,試點期間,暫時優選1家共享單車企業進入市區經營,合同時間為3年。2018年9月,由相關部門、市民巡訪團、各主流媒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專家、市民代表等聯合對投標企業進行審核打分,永安行科技股份公司中標。
三、用戶免押金騎行,杜絕資金潛在風險
企業通過信用和技術手段,對市民實施免押金騎行,市民可根據自身使用實際需求,辦理月卡、季卡、年卡,資金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四、建設精準停放點位,徹底解決秩序亂象
將共享單車作為公共出行領域的民生項目予以推進,政府協調網點用地,不收取公共空間使用費,由城管、規劃、市政、公安、屬地街辦、社區等部門單位會同企業聯合選址,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后,在不影響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的人行道及公共區域,指導企業科學合理設置共享單車網點。企業投資建設“智能停車架+電子圍欄”,實行定點停放,確保車身首尾一致,抗倒伏。單車兼具網點外臨時停車功能,不停到固定區域的,加收一定金額的調度費。
五、企業繳納履約保證金,監管部門考核有抓手
企業與市城管局簽訂合同,并向市城管局繳納30萬元的履約保證金,約束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根據市城管局制定的《市區共享單車考核細則》,嚴格對企業運營服務情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逐年退還履約保證金。考核分為基礎考核、現場考核、社會評議三個部分,其中基礎考核、社會評議由市區共享單車運營監管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牽頭,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根據實際情況,可臨時組織檢查;現場考核由各區城管部門、街道牽頭組織,具體實施對共享單車運營秩序的現場日常檢查考核。
六、厘清管理職責,城管部門牽頭監管
為防止部門之間推諉、扯皮,出現管理真空,市政府專門成立“市區共享單車運營監管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全面牽頭負責共享單車引進、建設、監管。城管系統內部建立市、區、街三級管理網絡,各區城市管理部門是共享單車秩序監督管理責任主體,各街辦城管是實施主體,負責日常現場監管,街辦城管對共享單車考核分比占總得分的60%,調動城管一線人員監管積極性,讓基層享有充分的話語權。同時,充分利用數字化城管監控平臺,及時采集、交辦、督辦存在的問題。
南通市區共享單車運營以來很少有堆積和亂停現象,文明騎行、有序停放已蔚然成風,針對用戶的建議及運營的現狀,下階段將重點圍繞增加網點密度、日常維護保潔、綠色出行宣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導共享單車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廣大市民提供更為便捷、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