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復產有序地推進,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城市重新煥發了生機。近日,餐飲業開放堂食、各大商場開始復工營業,出行“早晚高峰”來臨……讓城市經濟復蘇步伐悄然而至。
日前,據永安行共享出行平臺相關數據顯示:永安行多地運營城市騎行數據一路上揚,共享助力車使用率大漲。其中常州、南通、泰州、張家港、菏澤等城市共享助力車騎行量增量明顯。僅常州地區,與2月10日企業復工首日相比騎行量上漲400%。
補足公共交通密閉“短板” 單車成出行首選
5公里28分鐘,這是常州市民崔玲從家到單位的單程騎行距離和時間,在常州工作多年,因為疫情,她最近才開始使用共享助力車。
共享助力車因其通風條件好、消毒方便、可避免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等優勢,成為市民高頻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有效補足公共交通工具密閉的“短板”的同時,緩解城市交通的瓶頸。
“共享出行的利好形勢應該是持續性的,人們對于自身健康會更加重視。且不說疫情完全控制住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使疫情結束,很多人也會更加青睞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而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的心態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得以維持。”永安行共享助力自行車運營負責人陳亮說。
“復工一個多月以來,騎車上班已成為常態。等到疫情結束后,我可能還會選擇這樣的出行方式。”進入3月以來,許多市民已經習慣將騎車作為通勤上班的主要交通工具。
常州騎行量上漲400% 兩輪出行需求迎高峰
隨著復工復產大潮的全面推進,恢復運營的公共交通依然遭受冷遇,共享助力車反而成為了比較安全的出行選擇,使用率大漲。
“2月10日企業復工首日以來,共享助力車需求持續上升,本周上漲幅度最高,僅常州地區騎行量就上漲400%。”陳亮說。數據顯示,當下熱點騎行區域集中在超市、商業辦公區域、大型社區之間,騎行量多為市民通勤需求的展現。“餐飲行業的堂食開放、大商圈及各大商場的全面復工將直接刺激用戶出行需求,我相信騎行數據還將被刷新。”
在山東菏澤,當地6000輛共享助力自行車在疫情期間發揮了突出作用。“抗疫期間,為了滿足醫護工作者出行需求,應當地主管單位要求,我們迅速安排運維人員在醫院附近增加站點。加樁建站共計16個,相應投入500多輛共享助力車。”永安行菏澤分公司負責人孫傳恒說。
“近期,南通、安康等城市相關主管單位也聯系到我們,要求增加當地共享助力車數量,滿足市民出行需求。”陳亮說。
有樁有序彰顯管理優勢 消毒措施落實到位
復工高潮的來臨,讓共享助力車的使用率增多,單車的消毒和管理問題成為當下共享出行企業關注的重點。記者在常州紅梅公園站點看到,不少共享助力車整齊地擺放在站點車樁內,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見單車進樁列隊,排放整齊,不少市民也自覺規范停放和取用。“有樁有序規范停放,這樣既方便又好看。特殊時期,這樣做對別人和自己都是一種負責的行為。”正在停放車子的市民周明皓告訴記者,共享助力車有樁停放,有助于城市形象和公民素質的提高,在疫情期間,也更能方便工作人員對單車消毒。
“除了車身,把手和坐墊是消毒的重點,容不得半點馬虎。”在市鐘樓區南大街站點,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對路邊停放的共享助力車進行消毒處理。當日,記者隨機走訪市區西贏里、吊橋路、廣化橋、清潭路等城中心區域,發現共享助力車停放秩序總體較好,單車企業的消毒措施落實到位,市民也紛紛支持配合。
共享助力車,以它在疫情中的堅守、陪伴并保障了城市的出行需求。在城市運轉逐漸復蘇過程中,它又成為大眾外出的首選交通工具。作為城市交通出行的助力者和重要一環,共享助力車在非常時期,陪伴著每一個需要它的人。在復工大潮之下,越來越多的共享助力車被重新“喚醒”,繼續守護每一個城市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