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是最近較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幾大熱門單車新一番融資的公布讓其他小玩家也蠢蠢欲動,各自“圈地”。而被大家熟知的公共自行車,是否會在這股熱潮中湮沒,顯然不會!
1、“數據”才能說明問題
融資說明可行性,數據說明實踐性。在這個以大數據為依據的時代,公共自行車的地位及受歡迎度毋庸置疑。目前,全世界約有600個城市開展了公共自行車交通,其中中國約有380個城市開展了公共自行車,投放了140萬輛公共自行車。永安數據庫顯示,以200萬人口的城市為例,人均每天出行約4次,每日總出行人次在800萬,而選擇公共自行車出行的人約在15-30萬,這個數據還會不斷上升。
2、“1小時”免費政策帶來高騎行量
公共自行車工程建設的目的在于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因此,站點與站點間的騎行距離不會超過1小時的里程,而很多城市公共自行車的收費標準也是1小時免費的,這種政策帶來的是居高不下的騎行量,以淮安為例,自2013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累計辦卡11萬余張,借還車次達1008萬次,借車時間256萬小時,降低碳排放約3萬噸。
3、高覆蓋率實現全民性
何為全民性?即用戶覆蓋面全,地域覆蓋面廣。據調查表明,公共自行車的用戶涵蓋了14-70周歲的各個年齡層;目前,公共自行車站點的建設可以延伸至城市的各個角落,做到了與居民區、客運站、公交站點、有軌電車點、商貿網點、旅游景點、公共場所的有效銜接,形成了交通共享的網絡體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性。
4、有樁式安裝為擴大共享率
目前無論是當下流行的“無樁式”共享單車,還是有樁式的公共自行車,都是以借車時長來計算租車費用。簡而言之,就是“開鎖→鎖車”時長。而公共自行車的有樁式安裝,看似古板,實質上是規范了市民的還車操作,讓市民不得不控制借車時長,不得不在固定站點還車,此設計的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享受自行車的便利,實現共享性。
此外,有樁式安裝有利于自行車的規范化管理,在運營調度過程中實現集中管理、集中保養維護。
5、公共自行的無限可能性
在未來,公共自行車有無限的可能性。現在租借方式上,已經實現“掃碼租車”模式,以永安公共自行車為例,除了微信掃碼租車、支付寶掃碼租車,還有app掃碼租車。在共享模式上,除了已實現的公共自行車共享,還會借鑒并超越已有租借模式,形成由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助力自行車、電動小汽車組成的“四位一體”的城市綠色共享出行服務平臺。